隨著化學失衡理論的過時,研究人員研究了精神病學從未真正認可它的說法。
理查德·西爾斯-2022 年 4 月 26 日

在《心理健康》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 Benjamin Ang 和他的同事探討了精神病學如何支持被揭穿的抑鬱症“血清素理論”,即降低血清素水平會導致抑鬱症的斷言。

隨著反對抑鬱症血清素理論的證據與日俱增,許多精神病學家聲稱該領域從未真正接受過這種有害且不正確的理論。為了檢驗精神病學是否支持抑鬱症的血清素理論,目前的工作檢查了對抑鬱症原因的高引用評論、討論抑鬱症和血清素的高引用論文,以及 1990 年至 2012 年間出版的幾本教科書。儘管當代精神病學家聲稱相反,儘管缺乏證據,但所有審查過的教科書和幾乎所有學術論文都支持這一理論。
“研究結果表明,血清素理論得到了專業和學術界的認可,”作者寫道。“分析表明,儘管有相反的抗議,但該行業對傳播一種沒有經驗支持的理論以及它所激發的大規模抗抑鬱藥處方的傳播負有一定的責任。“

Depression Concept with Heavy Rain directly aimed at depressive Human Profile with a broken Brain. Illustrated with Chalk on Blackboard

儘管早在1970 年心理學科就知道 5-羥色胺理論是不正確的,但現代精神病學家一直在推動這一被揭穿的理論,即使其他人聲稱心理學科從未真正接受過它。血清素理論導致人們普遍誤解抑鬱症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這導致抗抑鬱藥的銷售激增,以治療這種所謂的化學失衡。這一系列事件,再加上血清素理論缺乏證據,讓一些研究人員懷疑血清素理論是否真的是製藥業實施的營銷計劃。

儘管抗抑鬱藥仍常被用於治療抑鬱症,但其療效受到質疑。確實存在的少量證據存在高偏倚風險。沒有證據表明抗抑鬱藥可以治療大腦中的“化學失衡”。缺乏抗抑鬱藥功效的證據,加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們的有害影響,導致一些研究人員宣稱,“是時候停止推薦抗抑鬱藥治療抑鬱症了。”

大腦中化學物質失衡導致抑鬱的理論始於 1960 年代。研究人員最初專注於去甲腎上腺素而不是血清素作為有問題的神經遞質。然而,正如製藥公司推出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一樣,血清素在 1980 年代後期取代去甲腎上腺素成為化學失衡理論中的關鍵神經遞質。

在 1990 年代,製藥業開始積極地將抑鬱症標記為大腦中血清素的失衡,並將 SSRIs 標記為可以糾正這個問題的“靈丹妙藥”。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在 2005 年的一份患者傳單中重複了這種製藥行業的錯誤信息,宣稱“可以開出抗抑鬱藥來糾正大腦中化學物質水平的不平衡。”

將抑鬱症作為化學失衡和 SSRIs 作為補救措施的品牌與抗抑鬱藥處方的大量增加平行。這組作者說,相信被揭穿的化學失衡理論在使用抗抑鬱藥的人中很普遍。這種信念也鼓勵人們要求抗抑鬱藥,並阻止他們試圖停止服用這些藥物。

2005 年,杰弗裡·拉卡斯 (Jeffrey Lacasse) 和喬納森·里奧 (Jonathan Leo) 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說明了製藥業廣告與證據實際表明的化學失衡理論之間的脫節。這篇論文通過解釋“化學失衡”是一種隱喻而不是對現實的字面描述,啟發了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為被揭穿的理論辯護。隨著反對化學失衡理論的證據越來越多,許多心理學界人士開始聲稱精神病學從未真正接受過“化學失衡理論”,而是由製藥業直接向公眾推動,幾乎沒有心理學界參與.

作者通過分析 1990 年至 2012 年間發表的有影響力的研究文章和教科書,調查了精神病學專業並未推廣 5-羥色胺理論的說法。目前的研究檢查了 30 篇關於抑鬱症原因的評論,30 篇高引用論文探討了 5-羥色胺和抑鬱症,以及有影響力的教科書樣本。

30 篇評論中有 23 篇討論了抑鬱症的化學失衡理論。七個沒有討論化學失衡的人中有兩個明確地致力於抑鬱症的環境因素。11 篇評論徹底而明確地支持血清素理論。此外,九篇評論提出,雖然血清素不是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但它以與製藥行業錯誤信息所描述的類似方式參與抑鬱症。只有一篇論文明確反對化學不平衡理論。

當前研究檢查的大多數論文都明確支持血清素與抑鬱症有關的假設。四篇論文承認血清素與抑鬱症之間的聯繫尚無定論,但表明血清素可能與抑鬱症有關。

雖然所有教科書都承認血清素和抑鬱症之間的因果關係是一個未經證實的假設,但它們都為這個未經證實的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此外,教科書都用不成比例的篇幅來描述血清素系統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抑鬱症。作者得出結論:
“根據我們的研究,很明顯,在 1990 年至 2010 年期間,精神病學和精神藥理學文獻中對抑鬱症的血清素假說有相當多的報導和支持。許多引用最多的抑鬱症病因學評論都支持這一假設,包括一些完全致力於描述血清素系統研究的評論,以及更廣泛地回顧抑鬱症病因的評論。關於 5-羥色胺系統的研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非常多,並且最強烈地支持 5-羥色胺理論,少數人強調了證據中的不一致並採取了更謹慎的語氣。教科書也一樣,雖然在某些地方採取了更微妙的路線,但在其他方面也明確支持了這一理論。”

****

Ang B.、Horowitz M. 和 Moncrieff J.,化學失衡是“都市傳說”嗎?5-羥色胺理論在學術文獻中的地位探索,SSM – 心理健康(2022),DOI:https://doi.org/10.1016/j.ssmmh.2022.100098。(關聯)

理查德·西爾斯理查德·西爾斯(Richard Sears)在西喬治亞技術學院教授心理學,並正在攻讀西喬治亞大學的意識與社會博士學位。他之前曾在危機穩定部門工作,擔任進氣評估員和危機熱線操作員。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機構和組成機構的個人之間的劃分、去人性化及其與興奮的關係,以及潛在有害的心理藥理學乾預的天然替代品。

By bangq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